NEWS
新闻中心
img

被低估的基层医院,如何打破冷清局面?

  • 分类:企业动态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3-11-08 15:36
  • 访问量:

被低估的基层医院,如何打破冷清局面?

【概要描述】

  • 分类:企业动态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23-11-08 15:36
  • 访问量:
详情

「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坐落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卫生院,对比之下显得格外冷清。」


这是当前很多基层医院的真实写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被称为我国医疗健康的“网底”,守护着亿万人民的健康。然而近年来,“网底”自己却倍感心累。很多患者即便筛查、诊疗的需求很大,他们仍然不会首选家门口的基层医院。


基层医院为何“遇冷”?


全国共有98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他们明明距离居民最近,为何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观点A: 患者信任度和依从性低

“社区都是全科医生,治个头疼脑热还行,如果我们需要专科诊疗,他们还能满足需求吗?”提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免出现类似争论。有居民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少高大上的设施和专家,给他们留下了“不专业”的印象。


另一方面,患者自身的就医与生活习惯根深蒂固,“大医院情结”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他们不了解基层医院的定位和功能,因此信任度和依从性极低。


● 观点B:一线医护人员的动力机制亟待完善 

受到群众的质疑,院方直呼“我太难了!”某卫生院院长受访时表示,现有资金政策对基层慢病防治和家庭医生签约的支持力度不够,引导作用不足。


不仅如此,机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工作模式较为固化。医务人员的收入与贡献不平等,缺乏工作动力,觉得“干多干少都一样”。医生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意愿自然不强。


● 观点C:健康需求多元化,医院遭遇发展瓶颈

当前,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正逐渐向多层次、高品质进化。作为百病之首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诊早治和精细化管理市场需求极大,在很多等级医院以及商业机构早已推出相应的防治服务。


与之不匹配的是,大部分的公立基层医院在创新理念方面仍然有所欠缺,缺少慢病防治专门科室及专人专职,将慢病工作等同于基本公卫任务,加上信息化能力偏弱,让越来越多医院陷入了发展瓶颈。


引流与固流,关键在于“以人为本”


如何“引流”“固流”,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增设中医、康复等特色专科,增加各类设备设施投入……基层逐渐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有效路径。


以江苏省部分标杆型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这些机构在多年前便将目光投向了慢病管理的业务创新。医院以家医签约服务为抓手,推出了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服务包将随着居民需求做增减,这也被称为“点单式签约服务”,建立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成功圈粉了大批慢病患者。


为了让服务落到实处,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都会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健康护照”,老百姓可以通过参与慢病管理活动得积分,每年体检季,签约居民就可以用积攒的积分免费兑换增值医疗服务,让家医服务“一站到底”。


640 (1).jpg

▲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慢病健康管理做深做实


640 (2).jpg

▲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师开展督任脉灸诊疗


除了要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之外,湖北省宜昌市水月寺镇中心卫生院的王院长给所有医务工作者提了一个暖心的建议:要牢固树立服务群众理念,抓住“说”和“做”。


“说”指的是面向群众,持续开展强有力、接地气的宣传教育;“做”则体现在认真对待每项工作、每处细节,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一点一滴中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


“我们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效果还不错,病人一直稳定,没有受DIP付费影响。”


640.gif

▲水月寺镇中心卫生院下村开展健康科普宣传活动,并使用渐健家医家庭医生签约随访工作站为村民签约


业内人士认为,不管基层医院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以人为本”是核心所在。要让群众真正看到基层医院能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才会选择信任基层,并留在基层,积累健康收益,创造长期价值。


“基本公卫和家医签约制度是国家给予基层最好的‘尚方宝剑’,医院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这些独有优势,以‘慢病防治’为抓手,打造可持续、可盈利的发展模式!”


破局突围,基层医院任重道远


基层医院向上发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国家强基层政策的推动,各个地方政府下大力度进行改革,让基层医院看到了新的希望。


“因为功能定位的限制,基层医院的变化在规模层面欠缺,但在创新层面确实有很多优秀院长涌现。像一些人口基数小的乡镇,可以吸引很多患者,这绝对是需要肯定的,他们背后的思考和实践经验也是值得拿出来学习和借鉴的!”业内专家在谈到基层医院发展模式和管理者艺术时这样说道。


作为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医院的服务触角可以伸进千家万户,通过与居民建立长久稳定的关系,帮助居民培养主动健康意识,提供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这样的服务模式既有利于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也符合大多数百姓的根本利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来的发展之路绝非坦途,需要多方奔赴。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筑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才能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期待更多强基层、惠民生的政策举措落地见效,让广大城乡居民在基层就能看好病,享受优质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


部分来源:人民日报,健康报,健康水月,医学界,健康县域传播平